客家每週一話 客家在地聲音 客家活動預告 過家聊客 客家人事物 看見客家 第 246 集 - 【 2006/07/28 】 黑金:竹炭 |
這裡是苗栗縣公館鄉山裡的一個窯場,叫做「膨風窯」,專門燒竹炭,它的規模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的。宋永萬是膨風窯的主人,五年前,他靠著父親傳給他的燒木炭的技術,嘗試燒竹炭。
燒好的竹炭被宋永萬當作「黑金」,經過弟弟宋永健的工廠加工,就變成實用的生活用品。宋永健說:「竹炭應用的範圍很廣,有除臭的、也有美容的,還有養生的,更有防電磁波的等等。」
燒竹炭的高溫,讓大家汗流浹背,宋家兄弟卻認為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,他們用爸爸傳下來的手藝,創造了燒炭業的未來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45 集 - 【 2006/07/21 】 寺廟彩繪李登勝 |
深厚的國畫底子,讓李登勝的寺廟彩繪多了一分藝術感。不用打稿、提筆就畫,一般師傅半天才能完成的畫堵,李登勝只要十五分鐘就畫好了。
從小愛畫圖,李登勝初中畢業就到廟裡學傳統彩繪,當年他在苗栗縣的獅頭山拜師學藝,留下很多剛剛出師時的作品。二十八歲那年,李登勝受邀到日本京都,在寺廟裡畫大型壁畫,幾年後,還到東京的特許大學深造。
桃園市景福宮的彩繪,是李登勝的代表作之一,被文建會列入文化資產。李登勝說,技術與藝術只差一個字,但這一字之差,卻是他用將近四十年的歲月與努力才換來的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44 集 - 【 2006/07/14 】 埔里漆業 |
小刀在漆樹上用力一割,白色的天然漆流出來,這就是埔里人說的「液體黃金」。民國六十年代,台灣百分之九十的天然漆,都是埔里出產的。
徐玉富,十五歲就跟著父親徐阿龍,在埔里種漆、採漆、賣漆。他說:「晚上漆樹分泌的汁液比較多,採漆工作都是從晚上十二點一直做到隔天早上十點,將近凌晨的時候,差不多有五千隻蚊子會跟著你,所以我們說被蚊子吃掉的血,比我們採的漆還多,因此,以前的人都說割漆就像賣血。」
徐仁樑是徐玉富的兒子,唸的是光學電子,原本要到新竹科學園區工作。徐仁樑回憶:「九二一之後回來,看到家裡幾乎整個全毀掉了,那時候覺得心裡很痛,還有一個堂弟也因為九二一喪生,就覺得家裡的事業自己不繼承誰會來繼承。」
徐家父子希望透過這間天然漆文物館,讓人們了解祖先採漆的辛苦和傳統漆藝的文化。雖然天然漆早就被化學漆取代了,埔里漆業已沒落多時,不過,徐玉富還是堅持天然漆最好,父子倆相信,只要有心,埔里漆業會有第二春的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43 集 - 【 2006/07/07 】 東勢高接梨 |
初夏,是高接梨盛產的季節。果肉細嫩多汁,又脆又甜,這是高接梨最誘人的地方。
張榕生被稱為「高接梨之父」,位在台中縣東勢鎮中嵙里的「梨文化館」就是為了紀念他才蓋的。張榕生是中嵙里的人,他帶領東勢梨農研發出來的高接梨,就是把溫帶水梨的梨穗、嫁接到橫山梨的枝條上,不但能在平地種出溫帶水梨,而且賣得很好,很快就傳遍全台灣。
梨文館的館長葉泰竹說:「雖然四處都在種梨子,但是我們東勢的梨和別人不一樣,我們有歷史、有文化可以包裝,所以賦予它故事性和文化,我們要確立東勢是高接梨的故鄉。」
東勢人用高接梨故鄉當別名,還建造文化館紀念高接梨之父張榕生,展現了他們「吃果子拜樹頭」的感恩心情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42 集 - 【 2006/06/30 】 動物園大家長 陳寶忠 | 「嗚~ 嗚~ 」這個正在學長臂猿叫聲的人,是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園長陳寶忠。他笑著說:「我特別喜歡長臂猿,因為我太太說我長得很像長臂猿,瘦瘦長長的。」
陳寶忠是美濃的客家人,是第一個由台北市立動物園內部擢升的園長。在動物園服務了將近三十年,陳寶忠笑自己是「老動物」,對每種動物的習性都很了解,像駱駝一天餵兩餐,晚餐吃得比早餐好。陳寶忠解釋:「早上給牠們吃乾草,乾草吃完就可以出去運動運動。下午吃的是飼料與地瓜,比較好吃的在下午,這樣動物才會回來啊。」
愛睡覺的無尾熊,是陳寶忠當副園長時向澳洲借來展覽的明星動物。他表示:「國內的動物園不多,很多專業知識的交流,必須要透過跟國外的動物園交換動物,這樣才會比較有效率。」身為亞洲最大的動物園園長,陳寶忠要用專業化、精緻化、國際化的理念,把動物園變成人和動物共享的樂園。
...(詳全文) | |
客家每週一話 客家在地聲音 客家活動預告 過家聊客 客家人事物 看見客家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