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每週一話 客家在地聲音 客家活動預告 過家聊客 客家人事物 看見客家 第 216 集 - 【 2005/12/24 】 六百多句「客家後生罕得聽過的話」 莊萬貴蒐集三年 用心傳承 |
這裡跟一般的郵局沒什麼兩樣,不過,有一個郵局員工,他一邊服務民眾,一邊進行他的私人收藏。「打完嘴鼓」,他的資料庫裡又多了一句客家俚語。他是北埔郵局的經理、莊萬貴。花了三年的時間,蒐集了六百多句客家話的俚語、諺語和歇後語。一些「客家後生人罕得聽過介話」,他隨時都能說出它的來源與典故。
莊萬貴鑽研客家話,都是為了要成為兒女的好榜樣。從八十七年開始,莊萬貴要求兒女在家裡一定要講客家話。想達成這個目標,他甚至還跟兒女談起了條件。像這樣用客家話念唐詩,就是莊萬貴訓練孩子的第一歩。沒料到,當小孩子接連用國語問他客語講法時,他自己居然都不會,覺得「沒什麼臉皮」之外,也讓他決定、重新學習客家話發音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03 集 - 【 2005/09/24 】 找尋傳統 報導客家之美 |
【袖珍木雕彭冠霖】
這是新加坡非常著名的古蹟,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雙林寺,牆壁上的雕刻,鐘鼓樓、窗門和燈供,每件都和實品一模一樣。只不過,尺寸只有原來的二十分之一。
今年四十七歲的彭冠霖,原本是個木工,十八年前一頭栽進袖珍建築的世界,他說做袖珍木雕並不簡單,以這片屋瓦來說,得將木頭鋸成一根根木條,經過測量,壓出特定的弧度,再進行切割。而這個美人靠上頭的欄杆,還是一根一根用卡榫(榫頭)接上去的。
【寺廟彩繪-李登勝】
五十歲的李登勝從事寺廟彩繪已經三十五年,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,初中畢業就到廟裡學寺廟彩繪,不用打稿、提筆就畫,一般寺廟彩繪師傅半天才能畫好的人物堵,李登勝只要十五分鐘就完成了。
李登勝擁有深厚的國畫底子,使他的寺廟彩繪多了一份藝術感。不少知名的寺廟都指名要他彩繪,大甲鎮瀾宮就是其一。
這是桃園市中心的景福宮,是三級古蹟,廟內的彩繪全都出自李登勝之手,其中彩繪門神所用的「青綠描金」技法,幾乎已經失傳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02 集 - 【 2005/09/17 】 到南非做生意 回客家庄賣南非菜 李錫九用異國美食 結交朋友 |
南非英式風味炸魚排、南非古荷蘭燉肉、南非德國風味起司魚香堡各式各樣的南非美食,您看了是不是口水直流呢?不知道您相信嗎?在桃園縣新屋鄉這樣純正的客家庄裡,竟然也可以吃得到南非美食喔。
這間坐落在湖邊的小木屋,簡單的建築風格散發著一種原始的自然風味,看起來和一般商業化的店家很不一樣,是一間充滿南非風味的家庭小吃。和客人說說笑笑、親切的招呼客人,人稱老爹的李錫九,正是南非美食小屋的主人,不過老爹最不喜歡人家稱呼他為老闆,他常笑說自己是打雜的,什麼都做。空閒的時候,老爹最喜歡敲敲打打,屋裡的佈置都是他的傑作。
老爹是廣東梅縣的客家人,民國35年,當時10歲的他,跟著家人從廣東梅縣搬到台北,民國57年開始到南非做生意,長期往返二地達三十多年之久。他笑說自己是外省人、台灣人也是南非人。落葉總是要歸根,對老爹來說雖然他出生在廣東梅縣,卻在台灣結婚生子,對於他出生的地方,他已經沒有多大的印象了,台灣才是他的國家、他生長的土地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01 集 - 【 2005/09/10 】 佘國勝的手工畫框名聞台灣畫壇 |
畫,是一個人的心靈寫照,是觀畫者與畫家之間對話的媒介。可是你有想過,偉大畫作的背後,還有一個退居幕後的功臣嗎?這一次的專題報導,就要為大家介紹,每一幅畫最重要的化妝師—畫框師傅。現在,讓我們帶你一起了解,一個畫框師傅的生命經驗,以及手工畫框的製作過程。
群山環繞的美景,鳥語花香的環境,新竹縣峨眉鄉的石井村,是個自然清新的好地方。在這山林野地當中,有一個將近千坪的鐵皮工廠,外觀看起來很不顯眼,但是這家工廠製作的畫框,卻在台灣畫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。主持這家工廠的師傅,是今年五十六歲的佘國勝,他從十七歲開始到台北學習手工製作畫框的手藝,十四年前回到峨眉鄉的老家,跟兩個堂弟一起合開這家【合泰木藝社】,專門接受國內外畫家的委託製作手工木框。
...(詳全文) | |
第 200 集 - 【 2005/09/03 】 凌晨兩點就起床 徐良妹遵循古法 手工豆皮滋味好 |
每天凌晨兩點,吳健二和太太徐良妹準時地升起爐火,準備工作,他們幾乎是花蓮縣吉安鄉最早起的人。吳健二負責做豆漿,先將浸泡了六小時的黃豆放進攪碎機裡磨,煮好過濾,就變成豆漿,再由徐良妹加工,做成豆皮。徐良妹說,將豆漿倒進方形的鍋槽裡「蒸」,過一會,豆漿的表面就會凝成薄薄的表皮,也就是「豆皮」。這時,用竹子把豆皮捲起來就成了「豆腸」;將它撈起來摺成方形就變成「豆包」。
今年六十四歲的徐良妹,做豆皮已經有三十七年的時間,徐良妹說,她和吳健二原本在花蓮的玉里種水果,因為土地越來越貧瘠,種出來的水果品質不好,才搬來這裡改做豆皮。到底做豆皮有多辛苦?首先要用攝氏一百度的沸水才能蒸出一張張的豆皮,所以在徐良妹做豆皮的屋子裡經常會熱得讓人受不了。除此之外,徐良妹和吳健二每天在凌晨兩點起床後,就得來來回回地走動,重複同樣的工作,一直到中午才能休息。
...(詳全文) | |
客家每週一話 客家在地聲音 客家活動預告 過家聊客 客家人事物 看見客家
|